一般情况下,党员受贿不能免除刑事处罚。但在提起公诉前,如果党员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并成功避免或减少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属于较重情节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也构成受贿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处罚更重。
如果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死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如果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如果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将被判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并且在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如果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将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将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对于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情况,将根据累计贪污数额进行处罚。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将构成挪用公款罪,由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负责立案侦查。对于未达标准的行为,将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应立即报案,以确保合法处理。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被告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
根据《刑法》等的相关规定,“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而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点从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必须确认被告人构成犯罪这一条件中就足可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