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法院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如果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被告人被指控的罪名与法院认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仍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证据不足,无法认定被告人有罪,法院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为由,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如果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如果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法院应当依法不予认定。
如果被告人不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不予刑事处罚,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根据法律规定不予刑事处罚,法院应当判决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如果被告人死亡,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量刑应当以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为根据,根据法律决定判处的刑罚。
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未成年人年龄指被告人开庭审理时的年龄,而不是犯罪时的年龄)应当不公开审理。
直接原则包括直接审理原则(法官必须与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和直接采证原则(法官直接审查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
辩论的主体是控辩双方和其他当事人。辩论的内容涉及证据问题、事实问题、程序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法院裁判的作出应以充分辩论为必经程序。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判,而且在案件审理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以前不允许法庭再审理任何其他案件。法庭成员不可更换。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以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但需依法进行,保护公民权利。强制检查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拒绝时,且对妇女的身体检查有特别规定。人身检查可观察特征、伤害和生理状态,对认定犯罪事实、查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程序。侦查阶段可长达八个月。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可延长半个月。检察院审查后如需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法院审理采用二审终审制,一审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复杂案件审限可能长达两年。刑期执行中,根据刑期长短决定服刑地点
关于停尸费的责任承担问题。办案机关对于查明死因且不需要继续保存尸体的案件,承担停尸费;家属未处理导致的停尸费原则上由家属承担,但若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经济损失,可要求被告人承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