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毁灭证据罪是指与当事人共谋或受当事人指使,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方式,协助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帮助毁灭证据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情节严重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协助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必须具备情节严重的前提。
以下情况可认定为情节严重:
被毁灭、伪造的证据必须与他人的诉讼案件有关。
毁灭、伪造证据不仅仅是从物理上使证据消失,还包括妨碍证据显现、使证据的证明价值减少或消失的一切行为。伪造证据一般指制作出不真实的证据。
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此罪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利用具体的职务权限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触犯徇私枉法罪的,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在受理机构及人员性质、特征及审查范围、申请形式及审理方式、受案范围、审查依据及是否适用调解规定、是否收取案件受理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政复议具有行政性、监督性、非诉性等特点,而行政诉讼则是司法活动。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决策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进而使国家利益受损,将构成滥用职权罪,并面临相应处罚。对于徇私舞弊的管理人员,处罚更为
经济损失的分类及其在渎职罪中的界定问题,特别是直接经济损失的司法争议。文章介绍了直接经济损失的四种主要观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渎职犯罪的特点以及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问题,指出学界对于该问题的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