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达成的协议,约定了保险权利和义务关系。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并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后,保险合同才能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以确认保险合同的成立。根据法律规定,成立的保险合同从合同成立时开始生效。
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条款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一般情况下,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双方开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然而,保险合同通常是附条件或附期限生效的合同,只有当事人的行为符合所附条件或达到所附期限时,保险合同才会生效。例如,如果在保险合同订立时约定保险费交纳后合同开始生效,那么即使保险合同已经成立,也需要等到投保人交纳保险费后才能生效。在我国的保险实践中,普遍推行的“零时起保制”意味着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是在合同成立的次日零时或约定的未来某一日的零时。
在目前的保险销售业务中,特别是机动车交强险的购买过程中,机动车车主通常会直接在4S汽车销售店投保交强险,这属于保险代售。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要求4S店店员像专业的保险业务员一样对保险合同内容进行过多解释。此外,保险单通常是格式条款,对涉及的免责条款等会加注黑体、加粗等以进行提示,但对保险期间并没有进行特殊标注。即使在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时,如果投保人没有对保险期间进行合理提示和说明,应当本着有利于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要求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完善合同,避免争议事项的出现。因此,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期间是否立即生效或附有期限,取决于保险人是否履行了合理的说明和提示义务,由投保人选择即时生效还是附期限生效。
保险合同的成立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当事人也可以约定采用其他书面形式载明合同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当保险人审核投保人填写的投保单后并在投保单上签章表示同意承保时,即意味着保险合同已经成立。然而,保险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保险责任的开始。
保险合同的主体变更问题,重点关注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与合同变更的关系。文章指出保险合同主体变更需经保险人同意并办理批改手续,同时保险合同遵循诚信原则,当事人需如实告知并相互诚实慎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才有效。
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的赔偿主张、保险合同签字或盖章、保险费收取与承保责任、投保人的告知义务等方面的问题。投保人可以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可主张保险赔偿。保险合同无效导致保险费退还。投保人未亲自签字或盖章的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人身保险的主体范围以及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人身保险对象为自然人,法人不可作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以投保金额为基础,结合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人身保险期限较长,计算保费需考虑利率走势。长期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质,涉及提存责任准备金和投资收益。代位求偿权仅在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