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除年龄上的限制外,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那么精神病人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1、精神病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要求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这种精神病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要确认他是完全无刑事贸任的精神病人,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
(1)医学标准。即他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是处于精神病状态之中,而且正处于发病期而不是缓解期和间歇期,实施危害社会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
(2)心理学标准。即由于行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即是否同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即依法进行司法精神的鉴定。
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这是指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处于间歇期,没有发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他们在间歇期间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这种精神病人一般是间歇性的精神病,精神病发作的时候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而没有发作的时候则相当与正常人,这个时候犯罪当然要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对于是否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当然也需要精神病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来审查判断。
3、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又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这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况、他们是介于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他们犯了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寻衅滋事罪的定义、不属于刑事和解范围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寻衅滋事罪是指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包括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骚扰他人、任意损毁财物等。司法解释对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行为人的动机、情节恶劣程度的判断标准、纠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