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迁必须要发布公告。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征收事宜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予以公告。
2、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
拆迁公告是公布依据拆迁相关政策、法令采取的拆迁行为的对外宣布、通告行为。
1、颁发拆迁许可证
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表明取得了房屋拆迁的资格,是实施房屋拆迁的前提和基础。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称为拆迁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是被拆迁人。
2、发布拆迁公告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拆迁补偿协商,拆迁公告发布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进入拆迁补偿协商阶段。分为两种情况:
(1)通过协商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2)经过平等、自愿、合法的协商未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
4、拆迁实施阶段
(1)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协议时,双方可按协议的约定自动履行各自的义务,拆迁人将拆迁补偿款支付给被拆迁人,被拆迁人将房屋内的物品搬走,将房屋腾空。
(2)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协议后,有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对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按补偿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同时,一方可申请法院先予执行。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流程的具体步骤和规定。文章指出拆迁必须经过多个方案的批准,并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随后文章详细描述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拟订、公告、意见收集、确定和审批等流程,并强调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管理和支付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申报
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被征收人可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等条款。
房屋价值补偿的相关内容。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按照不低于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的市场价格进行;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的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由各市确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针对非住宅类房屋,无法统一标准;补助和奖励包括困难补助、公摊补助和拆迁奖励,具体标准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