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是什么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2-05-0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4535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是对首要分子处3-7年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造成的犯罪事实后果来进行合法的判决处理。关于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

一、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

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的判决标准如下:

二、本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不仅侵犯了军事设施的保密制度,也侵犯了军事管理区的秩序。军事管理区是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要求划定的一定区域,由国家或军区确定。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的行为违反了国防法和军事设施保护法,直接危害了军事设施的安全和使用效能,威胁了军事秘密的安全,危害了国防利益。犯罪对象是军事管理区,包括管理区内的军事设施、建筑和自然环境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的正常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军事管理区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根据《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车辆、船舶进入军事管理区,禁止对禁区进行摄影、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等行为。扰乱军事管理区的管理秩序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属于必要共犯,能构成本罪主体的只能是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其他人员即使参加了聚众扰乱,亦不以本罪论处,但不排除可以给予其他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管理区,仍然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并对其所造成的危害国防利益的后果持希望或放任态度。过失不构成本罪。这种犯罪行为往往基于个人目的,如泄私愤、施加压力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

    妨害军事行动罪和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相关内容。前者指行为人通过暴力手段阻碍军人执行职务或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后者指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两种犯罪行为均严重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依法严惩。文章还介绍了相关刑法规定和处罚

  •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以及相关的构成要件。该罪行包括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行为。犯本罪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将面临加重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行的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

  •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两者在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时间要求以及与窝藏罪的区别上存在明显差异。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旨在窝藏逃离部队军人,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军人的劳动力。此外,两者在犯罪构成要件、时间要求和侵

  •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构成要件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包括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等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需是聚众扰乱活动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禁区仍故意冲击;客体是

  •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构成要件
  •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司法解释的判决标准是什么
  •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立案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