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告人在庭审中的陈述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的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可以宣读被告人供述笔录,并针对笔录中被告人的供述内容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或者提出其他证据进行证明。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三条
1、讯问的时间是否合法
(1)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不得超过24小时。
(2)刑拘前还是刑拘后所做的笔录
(3)疲劳审讯:连续超过6个小时讯问 有可能一次审讯并没有超过疲劳审讯的时间,但只要注意观察,前后的几次讯问笔录间隔时间很短,同样有理由怀疑是疲劳审讯。
(4)审讯时间与笔录内容不成比例
2、讯问地点是否合法 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3、讯问人员的身份是否合法 辩护律师要注意审查讯问人员是否是公安或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且不能少于两人
4、讯问是否个别进行
5、审查讯问笔录的制作是否合法
6、审查对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是否符合法律的特别规定
7、审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情形
8、审查客观性、真实性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否符合案情和常理
(2)嫌疑人供述与辩解是否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及相关知识。文章介绍了庭审中的法律规定和证据影响、法官调取证据的情形、立案和开庭时间的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被告起诉原告的常见情形。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合同纠纷的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导致合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