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告人在庭审中的陈述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的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可以宣读被告人供述笔录,并针对笔录中被告人的供述内容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或者提出其他证据进行证明。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三条
1、讯问的时间是否合法
(1)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不得超过24小时。
(2)刑拘前还是刑拘后所做的笔录
(3)疲劳审讯:连续超过6个小时讯问 有可能一次审讯并没有超过疲劳审讯的时间,但只要注意观察,前后的几次讯问笔录间隔时间很短,同样有理由怀疑是疲劳审讯。
(4)审讯时间与笔录内容不成比例
2、讯问地点是否合法 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3、讯问人员的身份是否合法 辩护律师要注意审查讯问人员是否是公安或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且不能少于两人
4、讯问是否个别进行
5、审查讯问笔录的制作是否合法
6、审查对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是否符合法律的特别规定
7、审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情形
8、审查客观性、真实性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否符合案情和常理
(2)嫌疑人供述与辩解是否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权有异议应在答辩状期间提出,法院审查后做出移送或驳回裁定。如当事人未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则视为受诉法院有管辖权。对于案件处理方式,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督促程序、调解、简易程序或普
行政诉讼二审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法院需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包括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等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如上诉方未提出新事实、证据或理由且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但这并非普遍适用,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条件。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需满足以下条件:异议由当事人提出,通常由被告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且只能在第一审中提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提出管辖权异议。规定此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防止案件被不适当地延迟。
民事和刑事案件宣判时间的相关规定。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分别为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和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刑事案件则应在受理公诉后二个月内宣判,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当庭宣告判决的案件,判决书应在五日内送达,择日宣判的案件则应在审理期限内完成判决书的送达。在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