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
2、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四条
(一)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三)单位招聘职工的行为;
(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五)企业遵守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
(六)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
(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八)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九)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
(十)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十一)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十二)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发放证书的情况;
(十三)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失业保险基金损失追回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因渎职行为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损失时,应依法追回损失并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非自愿中断就业、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等条件。
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法定原则、公正原则,以及不免除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必须公开,同时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公民守法。在处罚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避免与民事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发生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也可在限定时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此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