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 > 听证回避制度是怎么样的

听证回避制度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2-05-12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7056
听证回避制度是只要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或者是会影响到行政判决结果的人都需要回避,如果不自行申请回避,那么案件的当事人也是有权利申请的,这也是为了保障案件的公平性。关于听证回避制度是怎么样的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听证回避制度是怎么样的

1、行政机关在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前,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除当事人之外,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参加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2、除听证当事人之外的其他听证参加人员,如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是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是近亲属的;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

3、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二、听证程序规则是怎么样的

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通知申请人和已知的利害关系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必要时予以公告。通知以书面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公告通知。在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数量众多,而听证场所有限时,行政机关可以通过抽签、报名等方式挑选利害关系人的代表参加听证。但是行政机关应当事先公布有关规则,并且挑选过程应当公开、公正。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听证必须公开,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听证的过程,加强对行政程序的监督,从而确保听证的公正进行。听证的公开进行是指听证过程对社会公众开放,允许公众和新闻界参加旁听。

3、行政机关应当指定该审查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本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中,主要负责指挥听证的进行,询问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询问证人,安排证据的调查顺序,对听证中出现的程序问题作出处理等。为确保听证的公正性,实行听证制度一般实行职能分离原则、回避制度。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提出证据、相互质证是保证听证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

5、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笔录应当包括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和地点、行政机关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后的意见及证据与理由、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证据和理由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

  • 在什么情形下需要回避

    在我国的回避制度中,我们经常能接触的是审判回避制度,在许多案件当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 被回避的人能作证吗

    被回避的人可以作证,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因此,在诉讼中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的。(一)能正确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

  • 刑事见证人是否适用回避
  • 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是否适用回避
  • 离婚诉讼申请回避制度究竟内容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