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如果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那么由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发包的一方不得改变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根据该法律规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发包权对象有三个,即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
在土地所有权归村民小组的情况下,即使是以村经济联合社或村委会名义发包给具体村民承包经营的,也不得改变该土地所有权归村民小组所有的性质。因此,村民小组应成为被告,村经济联合社或村委会不应成为被告。即使是以村经济联合社或村委会名义发包,决定并组织实施分配的是具有独立所有权资格的村民小组。
反之,如果是由村经济联合社或村委会决定并组织分配属村集体经济或村委会所有的土地征用补偿费,或者是属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征用补偿费,那么决定并组织分配的该村经济联合社或村委会就应成为被告。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具有社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双重职能。但是,具体针对某一项事务,其职能是单一的,要么行使生产经营职能,要么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对于与村委会形成收益分配关系的纠纷,村委会才是适格的被告。如果是与村民小组形式收益关系纠纷,那么村民小组才应成为适格被告。
村委会与村民小组在不分配土地补偿费侵权案件中并非是共同侵权人或法律规定的共同连带债务承担者,不属必要共同诉讼参加人。因此,在实践中不能将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的关系作共同诉讼参与人含糊处理。
甲方村与乙方公司之间关于土地征用的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土地信息、征地补偿费用、用地手续办理、文件提供和协议份数等。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共同遵守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后农民的补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可以获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计算方法考虑了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等。如不能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经省级政府批准可提高补偿费。
土地权属争议的定义及其分类,包括国有用地与农民集体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多类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三级权属争议调处平台和联动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争议调处工作的前期预防和排查,并注重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等措施来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土地征用补偿的相关内容。土地补偿费根据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和补偿倍数计算,补偿倍数范围为6到10。征地安置费根据需安置人数和补偿倍数等因素计算。地上附属物和青苗补助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进行补偿。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包括货币补偿和差价补偿两种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