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和股东,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范围更广。
抽逃出资罪和职务侵占罪都属于故意犯罪,但抽逃出资罪并不以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为目的,而职务侵占罪则是有此目的。
抽逃出资罪的客观表现是行为人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将资金抽逃,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而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表现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抽逃出资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的注册资本,具有特定性;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或企业的财物,不仅限于本公司,还包括非公司化的本企业。这里的财物包括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钱财和物质,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抽逃出资罪和职务侵占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两者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和犯罪手段上有所不同。职务侵占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侵犯的是单位财物,利用的是职务便利;而盗窃罪是一般主体,侵犯的是他人财物,采取秘密窃取手段。此外,两者的起刑点也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刑罚相对较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职务侵占罪的法院受理程序。职务侵占罪案件通常由公安机关立案受理,属于公诉案件。但在特定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案件,如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轻微刑事案件等。法律对于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没收财产等
挂靠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并介绍了我国《刑法》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相关规定。如果单位人员允许他人挂靠并将单位财产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文章还介绍了职务侵占罪与其他财产犯罪的区别,如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