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赔偿的办理程序是:
(1)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的;
(2)赔偿机关自受到申请书应当立即审查,并在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3)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
2、法律依据:《国家赔偿法》
第二十三条、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应当充分听取赔偿请求人的意见,并可以与赔偿请求人就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协商。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赔偿请求人。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质证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分别陈述,复议机关进行说明;
2、审判员归纳争议焦点;
3、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分别出示证据,发表意见;
4、询问参加质证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
5、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就争议的事项进行质询和辩论;
6、审判员宣布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认识一致的事实和证据;
7、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最后陈述意见。
行政赔偿的主体和义务机关的相关内容。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由国家作为赔偿主体,赔偿义务机关由国家指定。当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受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都有权要求赔偿。共同行使职权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的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类型,以及国家赔偿法不赔偿的类型,如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和抽象行政行为赔偿。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包括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及其计算起点。赔偿请求人可以是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赔偿义务机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适用范围。对于发生在12月1日以后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行为,适用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同时,对于已受理但尚未审结的国家赔偿案件,人民法院将继续审理。此外,还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