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国有独资公司 > 国有企业托管及法律规制

国有企业托管及法律规制

时间:2020-05-25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160

现有之规定,强制规定力度不够,甚少涉及第三方权益保护措施

媒体报道,最近,上广电因经营亏损严重被上海市国资委指定“托管”给上海仪电集团。业内对托管不甚了解,有若干似是而非的解释。

何谓托管?它受何法律规制?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就此等问题,笔者略作评析。

法律规制迷雾

中国企业的托管实践,起源于1990年代中期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但是,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未曾对“托管”下定义,也未有明确的调整规范适用。

2001年,中国证监会提出:“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托管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清理规范工作应主由地方政府负责”。

目前,关于“托管”之规定,散见于各级政府或地方人大颁布的地方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文件中。然而,针对中国现有之“托管”实践,形式各异,法律定性不一,规范不足。

托管以托管协议为据,无疑应遵照《协议》约定及《合同法》之规定,然《合同法》之原则规定,或委托之类的规定,不能完全满足托管之实践做法。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针对实践需要及托管之特征,以及国有企业之特性,制定特别法规或政策。

法律定性争议

托管之法律定性,主要有两种争议,有人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人说是一种信托关系。持“信托关系说”的驳斥“委托代理关系说”,提出:托管的受托人对内行为是以自己名义,对外行为是以被托管企业的名义,而不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而委托代理关系下,受托人是以委托人名义对外行为;托管的受托人自行决定经营,而委托代理的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实施经营。并且“信托关系说”的拥护者对比《信托法》之规定,指出托管符合“信托关系”,表现为托管符合信托的特征:托管是受托人接受委托,按自身意愿管理委托人的财产;信托受益人是可以是受托人、委托人或者委托人以外的第三人,托管亦有受益人;托管要求受托人与委托人财产分离,亦符合《信托法》规定之“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相区别”。

笔者认为,鉴于我国企业托管未有统一定义,操作亦有差异,无法为其统一定性,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细节规范不一

托管之具体规范,各地政府也不统一。1995年,海南人大常委曾出台《海南经济特区国有资产条例》,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委托运营”有专章表述,提出了“委托经营”的定义、受托人的条件、托管终止或解除的事由、受托人针对托管目标提供财产抵押或保证金或第三人保证,以及被托管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以招投标方式选择受托人的要求及程序等。1997年青岛市人民政府颁布《青岛市国有资产委托运营办法》亦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包括其概念、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外国合营者提供资金、技术等为报酬的合作形式,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是过渡到股权式合营企业的预备阶段。与合资经营企业相比,它们在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经营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

  • 国有独资企业是否可以不设董事会?

    国有独资企业是否可以不设董事会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应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在企业中具有管理、经营和监督等重要职能。但国有独资公司的子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并详细规定了董事会的组成、职责和任期等。

  •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上世纪中期,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拯救国有企业,包括注资、融资、债转股等。虽然央企效益有所好转,但面临垄断地位、财务问题和社会贡献与资源占有不相称等质疑。大多数国有企业仍面临经营困难、产能过剩或政策性亏损等问题

  • 最新国有独资企业章程范本
  • 国有独资企业必须设立监事会吗
  • 伤残等级不符要求重新鉴定应符合法律规定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