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缓刑结束犯罪不会构成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刑罚以上之罪的情况。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才符合适用缓刑的对象条件。如果刑罚是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刑期超过3年,则不能适用缓刑。
适用缓刑还要考虑犯罪分子是否有真实的悔罪表现。只有真诚悔改自新,确有悔罪表现的犯罪分子才可以适用缓刑。例如,被告人是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丧失社会危害能力的残疾人、犯罪中止的、在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的、主动提供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主动检举揭发他人犯罪并经查证属实、提供主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等行为都可以视为真实的悔改表现,符合适用缓刑的主观条件。
适用缓刑还要考虑犯罪分子是否会再次危害社会。根据被告人犯罪情节,需要全面综合分析审查判断适用缓刑后是否还会再次危害社会。这一要素是实践中最难把握的,需要从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犯罪手段、是否是偶犯、初犯或连续犯等犯罪要素分析判断其犯罪的主观恶性深浅程度以及是否容易改造。此外,还需要分析判断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对危害后果的认识等,以评估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只有全面综合分析确实认为适用缓刑不会再次危害社会,才可以宣告缓刑。这可以称之为适用缓刑的社会条件。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累犯是指受过刑事处罚,仍不思悔改,在释放或赦免后较短时间内再次犯罪的情况。累犯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放在社会上难以防止其再次危害社会,因此不符合适用缓刑的对象条件。
退赃20万元的犯罪行为是否能判缓刑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退赃20万元不能判缓刑。对于诈骗犯罪,根据金额和情节的不同,刑期和处罚也有所不同。其中,对于符合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存在特定犯罪行为的,不适用缓刑。
盗窃犯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是否适用缓刑需要考虑犯罪行为是否轻微、犯罪人是否有悔罪表现、是否可能再次犯罪等因素。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孕妇和老年人等,在符合缓刑条件时应宣告缓刑。但盗窃犯罪是否适用缓刑需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具体判断,并非所
正当防卫、犯罪预备、自首等行为的法律处理情况,同时介绍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行贿罪的相关规定。犯罪者若在犯罪后被认定有罪但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处罚。关于缓刑的执行程序,一般由法院宣告后交有关机关执行,具体执行机关因国家司法机关体制和缓刑内容而异。被判
涉黑判刑是否可缓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犯罪性质严重、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等情况下不适用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若在考验期内发现应撤销缓刑的情况,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