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4、一般主体。
1、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
2、一年内曾受过敲诈勒索的行政处罚。
3、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4、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5、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6、利用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7、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个体户是否适用职务侵占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个体户的财产被侵占通常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是构成一般的侵占行为,应按照侵占罪的规定追究责任。文章还详细解释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适用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及适用。文章详细阐述了诽谤他人的认定标准、情节严重的认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以及对于重复实施诽谤、辱骂恐吓他人和敲诈勒索的行为的定罪处罚。
敲诈勒索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未遂指犯罪分子未实际占有被勒索财物,既遂则是已经占有。未遂犯可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敲诈勒索罪的相关规定及犯罪未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