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诽谤是一种情节犯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构成诽谤罪的,应予立案侦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根据《解释》,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包括以下七种情况:
根据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情节严重”,可以构成诽谤罪。
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本罪的客体是自然人。
本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主观上,本罪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损害他人名誉的有害结果,并希望这样的结果发生。演员的目的就是给别人抹黑。
以上是对诽谤罪立案标准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以及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处罚。根据不同情节的作弊行为,可以采取取消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等处理措施。同时,《刑法修正案(九)》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组织作弊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等处罚。文章还详
伪证罪的严重后果以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伪证罪对国家司法秩序和当事人权利造成严重危害,其认定需区分与非罪的界限、与诬告陷害罪、包庇罪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只有在特定情形下,如伪证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等,才应追究刑事责任。
吸毒行为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措施。吸毒行为不被视为刑事犯罪行为,但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对于吸毒成瘾人员,可责令接受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适用于特定情形,期限为二年。怀孕或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未成年人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该罪行包括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此外,还包括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等情形。行为人使用暴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可构成妨害公务罪。法律依据为《刑法》第277条。摘要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