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六十九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预防假冒商标的行为发生,遏制商标侵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涉及到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可以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大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渐增强公民的商标品牌观念,为预防假冒商标犯罪的发生提供思想上的基础。
2、工商、质检、公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机制,形成整治合力。在“打假”活动中既要查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也要坚决查处假冒商标的行为。
3、强化对印刷业、广告业、标牌行业,特别是这些行业中的个体、承包企业的动态管理,彻底从源头上堵截、打击、取缔非法印刷、伪造注册商标和商标标识的活动。
4、注册商标所有人,特别驰名商标所有人要加强注册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通常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注意使自己的注册商标能够覆盖同类商品,尽可能避免近似商标被他人注册,国内注册商标在国外被他人注册;在增设分厂、联营厂或建立合资企业时,允许使用或转让商标专用权,或以商标专用权折抵出资额时,手续要齐全、合法,允许他人使用的范围要做到适度控制;
在发现自己的注册商标被假冒时,既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被予以赔偿,但也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控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中国刑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特别是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等犯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符合公诉条件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不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必须规定缓诉期间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和法律处理。消费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中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狭义公益诉讼和公民等提起的私益诉讼。处理时需区分两种诉讼方式,遵循双轮驱动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交叉处
该摘要主要介绍了非法经营罪判决书的内容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判决书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其次,判决书认定了相关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