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应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如果导致人身伤亡,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伤者,并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抢救伤者需要移动现场,应标明位置。
2. 法律依据: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如果导致人身伤亡,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伤者,并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抢救伤者需要移动现场,应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应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导致人身伤亡且事实及原因无争议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立即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并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如果当事人不立即撤离现场,应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应先撤离现场,然后协商处理。
对于行人闯红灯时在人行道斑马线上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于机动车无过错的问题,法律界存在较大争议。根据以往的判决,对于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一般更倾向于弱者。即使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仍可能被判承担一定责任。
然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如果行人因闯红灯被撞,从道路交通规则来看,机动车属于无过错方。如果存在明确的证据,如监控录像能够重现当时的场景并证明机动车无过错,那么机动车可能只需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关注行为人的动机和意识状态,通常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客观方面则指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包括最高院的《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包括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被判缓刑的人是否可以考驾照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在一定情形下,交通肇事被判缓刑的人是不被允许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其中包括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饮酒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等情形。对于此类人群,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等待期满后才能重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驾驶机动车在闯红灯后造成交通事故并逃逸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逃逸者需承担全部责任,并可能面临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或拘役。具体刑罚视事故后果及逃逸者的行为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