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抢夺爆炸物罪的惩罚: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是指公然夺取国家机关、军警人员和民兵爆炸物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夺罪,是指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抢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产权,入罪门槛是数额较大。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产权和生命健康权,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抢夺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抢劫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但抢夺罪与抢劫罪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当抢夺行为具有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紧迫危险时,就具有了抢劫罪的基本特征,从而转化为抢劫罪,或者由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包括三类情形:
(1)、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进行抢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
2、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
3、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
(2)、携带凶器抢夺的,包括:
1、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包括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进行抢夺。
2、为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
(3)、犯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教唆罪的犯罪未遂情况。教唆罪可以存在未遂状态,当教唆行为已开始实施但由于外部原因未能成功完成时,即构成犯罪未遂。对于教唆犯,可以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及被教唆者是否实际犯罪进行处罚。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
犯罪预备行为的相关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涉及两个成立条件:主观故意和准备活动。主观故意反映了预备犯的恶性,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准备活动包括准备工具和物品以及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对于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可以参照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回扣金额的法律问题。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涉及回扣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可能构成受贿罪。同时,文章还解释了回扣的定义和性质,指出回扣是商品价款的一部分,并强调了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