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挂名股东对外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若是隐名股东未足额出资,挂名的股东应当补足。两股东之间存在代替持股法律关系可以用代持股协议来证明。隐名股东的权益有投资权益的归属。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挂名股东主要有三个法律特征:
1、出资主体具有不一致性。理论上,股东既是出资的形式主体,也是出资的实质主体。但就挂名股东而言,两者并非同一主体,挂名股东只是出资的形式主体,而实际出资人才是出资的实质主体,从而造成了出资主体的不一致性。
2、责任承担具有有限性。有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一部分或一定数额的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责任的有限性体现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承担责任是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不论挂名股东是否被认定为责任人,在其承担公司责任时承担的都只是有限责任。
3、权利义务具有不确定性。公司股东具有财产收益,有参与公司决策、维护公司利益等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挂名股东只具有成为股东的形式要件,而未实际出资,其是否应该享有真正股东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就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明确性。
公司法人无论是否挂名,在公司出现了资不抵债等情形时,都需要承担责任,这是为了使得与公司等企业机构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第三人的财产权益得到保障。对于公司的挂名股东。只需要在自己认缴资本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即可。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针对隐名投资易产生的弊端,如投资利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等,提出了多种防范措施。包括签订有效的隐名投资协议和代持股协议,选择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采用印章加签名形式预留印鉴等。同时,明确员工对股东身份的认知并留有书面记录的投资过程
如何确定隐名股东身份的问题。对于公司内部争议,依据合同法规则处理,依据当事人约定认定股东资格;公司外部争议则遵循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股东身份的认定包括形式特征和实质特征,前者涉及公司章程、登记文件和股东名册等,后者关注实际出资、权利享有等。实际出
所谓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它不仅是隐名股东用来约束显名股东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于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
出资是股东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不履行出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股东而言,资本是其权益体现方式。违反出资义务,公司成立前,要承担合同法上违约责任,已足额缴纳出资股东可向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请求赔偿。因为隐名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行为,如果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