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合同的认定可以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客观方面表现为当事人在给付和对待给付之间出现失衡或造成利益不平衡的情形。
主观方面需要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轻率、无经验等而与对方订立显失公平合同的故意心态。
此外,还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相对无效合同,而非绝对无效合同,它是可撤销合同。在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之前,该合同仍然有效。如果裁决对合同内容进行了变更,应按照变更后的裁决履行。如果合同被撤销,那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自始无效。是否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存在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不平衡的情况,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以撤销,这不仅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显失公平的合同,至于是请求变更还是请求撤销合同,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权。
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在主客观和法律方面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一方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的几种情况。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合同订立显失公平、以及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对于这几种情况,受影响的合同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摘要中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准或登记手续、当事人约定的条件或期限,以及实践性合同的标的物交付等。某些合同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生效,而批准手续在某些合同中是必要的,但在其他合同中则不是必须的。文章明确了不同情形下合同生效要件的区分。
从形式而言,撤销权的对象包括四类。《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