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是指当一方在做出意思表示时,对于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如果合同是因为这种重大误解而订立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导致一方遭受重大不利。构成显失公平的要件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超过了法律允许的限度,并且受害人是在缺乏经验或紧迫情况下订立合同。如果合同符合以上要件,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时,受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欺诈是指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以此为目的,故意陈述虚假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构成欺诈的要件包括:欺诈行为的存在,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受欺诈人因错误而做出意思表示,以及欺诈行为违反法律和诚实信用原则。
胁迫是指对方当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并且基于此种恐惧而做出一定意思表示的行为。构成胁迫的要件包括:胁迫行为的存在,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受胁迫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惧,受胁迫人因恐惧而做出意思表示,以及胁迫人所表示要施加的危害属于违法或不当行为。
乘人之危是指当事人一方处于紧急危难的境地,如个人或家人生命垂危或处于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困之中,迫切需要某种救助行为时,行为人明知对方处于危难而故意提出严重侵犯对方利益的苛刻条件,对方迫于无奈而只能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如果合同是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订立的,受乘人之危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先于赠与人死亡的处理方式。赠与人可在财产转移前无条件撤销赠与合同,但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若赠与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财产损毁或灭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受赠人的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
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方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的几种情况。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合同订立显失公平、以及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对于这几种情况,受影响的合同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摘要中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公司字号变更对合同的影响及相关的法律条款和程序。即使公司变更字号,原合同依然有效,但需要遵守合同变更的要件。变更后需刻制新印章并备案公安局,同时销毁旧印章,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