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管理 >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哪些内容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哪些内容

时间:2022-09-2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4012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内容有:房屋拆迁补偿以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国土部门房屋测绘数据为标准,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关于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哪些内容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哪些内容

1、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内容有:房屋拆迁补偿以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国土部门房屋测绘数据为标准,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2、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买房前制定购房预算要考虑哪些内容

1、对地价的预测

商品房价格中,地价是构成房价的主要因素,房屋价值的高低关键就取决于房屋所在地地价的水准。在城市中,越是处于市中心地带、开发比较完善的地区地价就越高;相反,地域偏远,配套不够完善的地方,则地价就会低得多。土地地价除个别城市外,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公开。因此当您有购买商品房的打算时,您就可以参考不同区域地价水准,或类似房产价格的水平,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在某一标准地价地区购房。

2、对房屋面积的选择

确定下来选房地段,接下来就要对所选购的房间面积、户型进行考虑。因为商品房的价格每平方米动辄上千甚至于数千万元,因此,每一平方米都要精打细算。从房屋户型来说,应根据家庭人口的数量、房屋使用的功能以及资金实力进行选择。

3、了解物业管理的杂费支出

商品房一旦售出之后,购房人就要开始负担一切房屋的开支,如房屋的修缮、水、电、取暖、电梯、保安费等等,对这些开支如果考虑不足,那么买房时就有可能造成失策。因为这些开支每月往往要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之多。国内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比较混乱,各个地区、各类物业的收费不尽相同。购房之前,购房人就更有必要对物业管理支出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否则的话,买得起房,却用不起房的尴尬就极有可能出现。

4、考虑货款还货能力

八成消费者会选择贷款购房,这就必然要考虑货款偿还这一问题。比较不同的贷款模式和还款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能够减轻一定的还款压力。

5、购房时的各项税费

税费的缴纳在购买房产时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税项有契税、房地产交易费等,日前争论火热的房地产税也要纳入考量之内。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超市店面租期没满要拆迁能否索赔

    超市店面租期未满时面临拆迁的索赔问题。当租赁合同未到期且拆迁导致停产或停业时,拆迁方应补偿承租人损失。补偿方式包括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结合两种方式。产权调换保护被拆迁人产权,但可能影响拆迁方余房率;作价补偿是拆迁方乐于采用的形式,但初期需投入较大资

  •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补偿标准的制定及补偿的两种方式,即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产权调换是根据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进行,涉及结构差价和商品房价格的结算问题。作价补偿则是拆迁人以货币方式赔偿被拆迁人的经济损失。此外,拆迁补偿形式还包括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但具体实施方式

  • 商业用房改建后的拆迁补偿问题

    商业用房改建后的拆迁补偿问题。目前各地补偿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以房屋权属登记为准,有的地方以房屋的实际用途为准。在拆迁过程中,政府需进行风险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并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确保征收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然后依法公告并委托实施单位进场开展工作

  •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公告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公告的问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拆迁及其补偿信息应公开,以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其中货币补偿通过专业评估机构估价确定补偿金额,而产权置换则是通过实物置换获得新的房屋产权。公开透明的补偿方案有

  • 土地征收,胎儿、新生儿能够获得土地征收补偿吗
  • 购买无房产证房屋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 企业拆迁补偿的评估内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