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全面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保障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新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应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并在正式开业后半年内将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关联法规: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招用人员广告,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外商投资企业招聘职工,应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登记证》,招聘职工后应当自正式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员工就业证》。
外商投资企业招聘外籍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人员,应按照《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或《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规定,经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办理《外国人就业证》或《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就业证》。
关联法规:
外商投资企业确需招用农民工,应在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审核和就业登记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应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劳动合同签证。
外商投资企业订立、解除、终止(中止)或变更劳动合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并及时转移社会保险关系和住房公积金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时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协商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代表应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定登记。
外商投资企业招用技术工种或有特殊技能要求的职工必须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现已招用从事技术工种而不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应经过培训后,在认定的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和市郊区县土地管理局等。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享受场地使用费减免等优惠待遇
外商投资拍卖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相关问题。其中涉及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告知方式和审批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内容。申请设立的外商投资拍卖企业需满足经济实力、拍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条件,并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程序需向商务部申请,商务部将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