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外债规模也迅速增长,其中既有正常因素,也存在管理体制问题。在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一些中方单位在对外谈判中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向外商承诺一些优惠条件,包括为外商投资的股本贷款提供担保、为合营企业对外贷款全额担保、外商投资按贷款方式偿还并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等。还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委托我国金融机构对外借款,但未履行必要的担保责任,将外债风险转移到我国金融机构,甚至有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利用我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无需指标的政策,以外商投资企业筹资的名义对外借款,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等。
这些做法不仅加大了中方的筹资成本和风险,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我国债务。为了严格控制我国外债规模的过快增长,加强对中方机构担保项下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的管理,根据国务院的有关通知精神,现就加强中方机构担保项下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本通知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一律纳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规模。纳入计划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包括以下情况:
本通知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规模由国家计委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借用国外贷款规模、外债承受能力及国内配套能力等进行综合平衡后按年度下达给地方、部门。地方、部门在国家计委下达的规模内,对限额以下外商投资项目的对外融资规模进行审批,不得超过规模。对于已明确对外融资来源、用途等事项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一并审批;对于未达到上述条件的项目,可在企业需要对外融资时审批项目利用外资方案。属于限额以上项目的利用外资方案由国家计委负责审批并安排相应的对外融资规模;限额以下项目利用外资方案的审批权限集中在部、委(总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计划管理部门,不得下放。地方、部门审批这类项目后,应按照《国外贷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填报对外融资情况。
本通知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融资,在取得国家利用外资计划规模指标后,凭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核准手续。未经核准,中方机构对外出具的外汇担保合同无效。
中方机构在办理对外担保核准手续时,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以下证明和材料: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和市郊区县土地管理局等。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享受场地使用费减免等优惠待遇
外商投资拍卖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相关问题。其中涉及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告知方式和审批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内容。申请设立的外商投资拍卖企业需满足经济实力、拍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条件,并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程序需向商务部申请,商务部将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