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而公司作为一种法人,具备独立的名称、住所、资本、组织机构等特征,拥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以及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公司被赋予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可以行使与自然人类似的法律权利。公司拥有与股东财产区分开的、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只能以自身财产清偿债务,股东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人格制度使其具备了灵活的经营能力,推动了投资增长和资本积累。公司独立制度的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摆脱了以往合伙经济主体中无限连带责任的规定,为股东的经营风险提供了确定性和稳定性,从而鼓励投资和加速资本积累。
随着公司形式的广泛应用,公司人格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使公司成为股东和董事逃避债务、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股东既能在生意兴隆时获得丰厚回报,又能在经营失败时逃避责任,使得债权人无法得到补偿。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应运而生。
公司人格否认理论是指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否定公司的独立人格,由公司股东对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该理论并非对公司独立人格的全面剥夺,而是在承认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的前提下,限定其效力于特定法律关系。
通常情况下,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适用于任何公司,是一般规则。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则是一种例外,只有在公司人格被滥用且损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才能否定公司人格,直接追索股东责任。如果适用其他法律规定足以弥补公司人格滥用造成的损害,就没有必要援用公司人格否认原则。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允许债权人直接追索股东责任,排除了公司独立人格的障碍。(2)直索责任属于民事责任,旨在保护债权人利益,而非行政或刑事责任。(3)直索责任是对公司责任的补充,当公司资产无法清偿债务时,股东负个人责任,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综上所述,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修正和完善,是对失衡的公司利益的一种事后救济措施。
中国公司法下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情形。当公司高管侵害公司利益,股东书面请求公司监事或董事会提起诉讼未果时,可代表公司起诉。股东直接诉讼包括决议无效之诉、决议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和查阅权请求之诉。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加了股东的查阅请求权,并为股东提起损
执行董事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要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文章还涉及了丈夫坐牢后妻子能否成为股东、股权变更和更改公司名称的关系,以及占股一半的股东联系不上时如何办理股权变更等
股东代表诉讼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合法股东,且需满足一定持股时间和比例要求。股东需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中的具体规定,以书面形式请求监事会或董事会采取行动,若公司不采取行动造成损失,股东可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利益归属于公司所
股东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之间的主要差异,包括诉讼依据、原因和目的、诉权归属等方面。同时介绍了股东诉讼的种类以及股东死亡时继承人配偶的处理方式。摘要为:本文阐述了股东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区别,股东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类。股东死亡时,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