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人格滥用是指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由于现行公司法立法价值取向定位不准,股东或经营决策者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将公司作为实现个人私利的工具,侵夺公司小股东、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种滥用行为表现为各种现象,如“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假法人”、抽逃资金、虚拟股东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导致公司丧失独立性或在某些业务上不能自主决策,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公共利益,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
目前,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对市场经济秩序缺乏强制性法律规范,尤其是对由于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救济更为不足。因此,引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必要的。
有限责任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有限责任制度使股东可以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逃避责任,给债权人造成不公平的道德风险,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引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可以弥补和修正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
有限责任制度的主要弊端是缺乏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行为,阻止公司股东实现不法目的,保护债权人利益。当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及时获得救济。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致使公司债权人受到损害时,公司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股东偿还公司债务,使公司的有限责任变为无限责任的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最早由美国法院创立,英美法系中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大陆法系中称为“直索责任”。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防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危及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对地否认公司的独立性,使公司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实际上是揭示和确认已丧失独立人格特征的法人状态,通过剥离只有名义而无实质的公司人格,凸显公司背后的股东,使其承担无限责任。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一)公司已取得法人资格。(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仅存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它不同于法人否认说。(四)在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时,直接承担责任的股东应具备公司支配力。(五)只能由公司债权人提出诉请,公司本身或公司股东不得主张,亦不能由法院依职权采用。公司股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公司的实质股东仅有一人,其余股东仅为挂名股东,以符合法定的公司股东的最低人数,应使实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