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若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以一定金额的罚金。
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与盗窃罪、诈骗罪相比,这是敲诈勒索罪的显著特点之一。该罪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1、威胁: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
2、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在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时,才构成犯罪。而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情节严重主要指:敲诈勒索罪的惯犯、连续犯、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敲诈勒索手段特别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等。
3、要挟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例如,以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生活作风腐败等相要挟。
一般来说,威胁、要挟内容的实现不具有当场、当时性。
为了正确认定敲诈勒索罪,应当把握本罪的威胁和要挟方法(即胁迫)的以下特点:
(1) 行为人以将要实施的积极的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行恐吓。
(2) 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也可以是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如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的亲属等。
(3) 发出威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当着被害人的面用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表示,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方式表示。可以是行为人亲自发出,也可以是委托第三者转达。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4) 威胁要实施的侵害行为有多种,有的可以是当场实现的,如杀害、伤害,有的是当场不可能实现,必须日后才能实现的。
4、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敲诈勒索财物,敲诈勒索行为与他人交付财物之间,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情况:
(1) 行为人要求被害人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财物,否则会在日后将其威胁的内容付诸实现。
(2) 行为人当面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要求其答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财物。
(3) 行为人以日后将要对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相威胁,要求当场交付财物。这表明,对于敲诈勒索罪来说,行为人绝对不可能以当场实现威胁的内容相恐吓,当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也是本罪与抢劫罪的显著区别。
敲诈勒索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若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例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总之,若出现出轨行为并伴有敲诈勒索行为,则构成敲诈勒索罪。这种行为是性质十分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造成非常负面且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刑法》对此将予以严厉的处罚。
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的民事起诉状。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支付了医疗费等费用,生活困难,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支付相关费用总计X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原告提供了相关证据和诉状副本。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针对盗窃、诈骗、哄抢等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情节较轻的行为,会处以拘留和罚款;对于情节较重的行为,会处以更长时间的拘留和较高金额的罚款。此外,文章还涉及对公共设施如公共设施、航空设施和铁路设施的破坏行为的处罚规定。
职务侵占钱款是否算敲诈的问题。文章指出,职务侵占钱款的行为如果达到数额较大,且使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文章还介绍了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和构成犯罪的要素。
婚姻自由权的法律保护,阐述了我国宪法、民法和婚姻法中对婚姻自由的规定。从国家层面构建了完善的保护体系,确保公民自主自愿决定婚姻问题,不受任何强迫、限制或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