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隐名股东 > 隐名股东法律风险有哪些

隐名股东法律风险有哪些

时间:2024-04-1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964
隐名股东是公司设立时的实际出资人,只是选择由其他人进行股权的登记,隐名股东的姓名不会出现在公司股东登记簿上。我国存在很多的隐名股东,做隐名股东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隐名股东法律风险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隐名股东法律风险

1、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善意取得制度。然而,在隐名股东出资的情况下,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他们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实际上,隐名股东出于各种原因,如身份不便或不愿透露财产等,通过与显名股东签订代持股协议的方式成为隐名股东。然而,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合同关系,合同关系只对合同双方有约束力,对第三方没有拘束力。如果显名股东未经隐名股东转让出资,而第三人被认定为善意第三人,隐名股东除了追究显名股东的违约责任外,别无他法。尽管我们都知道,在某些情况下,股东身份所带来的利益并非仅为财产性收益。

2、无法避免承担出资的连带责任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的规定:“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如果公司未按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成立,公司将失去法人资格,实际出资人也无法被认定为股东。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及其他股东的关系就类似于合伙关系,企业开办者(包括实际出资人和挂名出资人)将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的隐藏身份的愿望并未实现,反而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这一点值得隐名股东特别注意。

3、无法向公司主张利益的风险

尽管《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原则上肯定了股东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但这只是为了不轻易否定合同效力的原则下的肯定。投资权益并不等同于股东权益,隐名股东主张的权益仅针对基于合同关系的显名股东,而不是针对公司。如果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发生纠纷,这类纠纷占据了隐名股东纠纷的大多数。隐名股东想要公司承认其股东地位,必须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这几乎等同于新股东入股公司。因此,隐名股东想要“显名”将面临重重阻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欠款影响公司吗

    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缴、认购公司出资额或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等材料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隐名股东又称为隐名投资人、实际出资人。显名股东是指正常状态下,出资情况与登记状态一致的股东。机构股东包括各类公司、各类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

  •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到底有哪些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是合同关系,但是如果两者之间未订立书面合同又不能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或者虽有书面合同但约定不明确,将很难确定显名股东是否有违约行为,这将使隐名股东可能失去对投资的控制权,或者很难约束显名股东的行为。作为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

  • 隐名股东的知情权的规定

    隐名股东作为实际出资人,当然享有股权毋庸置疑,但其可否依据享有的股权行使包括股东知情权在内的股东权利,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于股东权利之一的显名权,《公司法解释三》通过第二十三条及第二十四条第三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出资是指股东将其所有的财产转移所有

  • 隐形股东是什么意思

    隐形股东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隐名股东”或“实际投资人”,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如果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将不会受到法院的认

  •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是怎么样的
  • 公司法对隐名股东的规定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