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隐名股东 > 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该如何定性

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该如何定性

时间:2024-07-0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979
【案情】

刘某等人的非法占有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一、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根据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3项规定,行为人以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方式,情节严重,构成寻衅滋事罪。本案中,刘某等人使用胁迫手段要求“入干股”,并以威胁店主的方式获取利益。这种行为属于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情节严重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行为人以将要实施损害行为相威胁,强行索取他人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在本案中,刘某等人使用威胁手段要求店主交付财物,并明知无正当理由,其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二、行为构成想象竞合犯的犯罪形态

刘某等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属于想象竞合犯。根据罪数理论,应当从一重处断。根据刑法规定,这两种罪名之间不存在法条上的重合和交叉关系。因此,本案中刘某等人的行为应当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三、以寻衅滋事罪评价行为更为适宜

刘某等人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公共秩序,其次才是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虽然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是实际上获取的财物数额较小。然而,使用胁迫手段扰乱了多家按摩店的正常经营秩序和顾客自由消费的权利,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因此,以寻衅滋事罪来评价行为更为适宜,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为的本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隐名股东协议的无效情形

    隐名股东协议的各种无效情形。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间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对外公示方面,隐名股东要变更股东身份并对外公示,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合同效力方面,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

  • 对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

    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问题。对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间的股权行使和利润分配,应依据双方约定及真实意思表示处理纠纷。在显名股东无权处分股权时,第三人若善意取得股权,实际出资人不能主张处分行为无效。但如第三人明知显名股东非真实股权人,实际出资人可主张处分行为无

  • 抢劫和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的区别是什么

    抢劫、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是三种不同的犯罪行为。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或将财物抢走。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

  • 敲诈勒索未遂怎么判刑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强行索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行为人已开

  • 安徽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追诉标准是好多
  • 一方主张不合理赔偿的是否构成敲诈勒索
  • 强迫交易有未遂形态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