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隐名股东 > 隐名股东对于股东本身是否有要求

隐名股东对于股东本身是否有要求

时间:2023-11-0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049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隐名股东对于股东本身是否有要求的问题。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法律知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规避投资限制的隐名股东

1.不确认其股东资格

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规避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这些限制通常包括不允许外资主体入股纯中资企业,以及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允许外资主体参与。这些强制性规定不能被变通试用。

规避股东人数限制的隐名股东

2.不确认其股东资格

从法理的角度来讲,股东人数过多会弱化其人合性,不利于公司沟通管理,也为公司僵局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对于规避股东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

规避股权转让登记的隐名股东

3.确认其股东资格需经股东同意

对于规避股权转让登记而产生的隐名股东,应当经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再确认其股东资格。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经半数以上股东同意。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的表述,实际出资人应当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才可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显名化的过程。

规避自然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限制的隐名股东

4.不确认其股东资格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个人资产易同法人主体本身产生混同,增加了法人债权人的财务风险。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限定了自然人设立两个以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对于规避自然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体上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

逃避税负的隐名股东

5.确认其股东资格,并追缴处罚所逃避的税负

对于逃避税负而产生的隐名股东,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并由相关部门追缴处罚所逃避的税负。

规避优惠政策资质申请的隐名股东

6.确认其股东资格,并追缴处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

对于规避优惠政策申请资质而产生的隐名股东,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并由相关部门追缴处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

受托人的故意或过错导致的隐名股东

7.确认被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受托人不具有运营公司的主观意图,也非本人履行了出资义务,不具备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相反,被隐名股东为了运营公司,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符合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有理由被确认具有股东资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始股与干股的区别

    原始股与干股的区别。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票,投资者通过购买可获得公司管理和决策权,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而干股则是特定个体虽未出资,但被视为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干股的权利和义务由赠股协议确定,其资格确认以协议为准。如果干股存在瑕疵,股份的受让人

  • 如何确认公司股东资格

    确认公司股东资格的原则和依据。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包括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实质性证据指投资者出资行为相关证明。公司章程是判定股东身份的主要法律依据。工商登记并非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仅具有宣示和公示意义。股东名册是证权文件而非设权文件,对抗公司功

  • 隐名股东的法律义务

    隐名股东在不同情境下的法律义务。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况下,隐名股东应根据是否参与公司管理和享受股东权益来判断其股东资格。若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且未参与管理,双方关系应认定为投资借款关系。隐名股东在公司未依法成立时与显名股东及其他股东的关系类似于合

  •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诉讼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诉讼的相关法律依据和投资权益归属争议。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合同若有效,实际出资人享有投资权益。若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可主张权利。同时,隐名股东要求确认股东资格需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

  • 股权转让协议
  • 股权转让协议
  • 外国投资者出资在中国境内的汇出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