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生育能力会成为当事人主张直接抚养孩子的理由,但是法院在采纳时会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查。未成年人在父母离婚后还要经历一段至关重要的成长期,期间需要精神和物质的支持。所以,如果丧失生育能力的一方,想要获得孩子的抚养权,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证据收集工作,在医疗证明等方面进行有效证据提交;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做绝育手术,只是法院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属的一个参考因素,并不是必要因素。有些夫妻在离婚时,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会选择做绝育手术,这并不值得提倡,而且在诉讼中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属的核心要素,仍然是双方经济条件及子女的生活环境等。收入稳定,工作与休息时间较固定,会倾向于认为有足够的时间照顾与教育小孩。在双方其他因素差不多的情况下,一方绝育这种情形才可能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再次,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也能作为重要证据。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最后,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与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要考虑一方抚养孩子是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同丧失生育能力相比,子女利益最大化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丧失生育能力在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中并不是占有优势或者好处的,当事人应当走出丧失生育能力就能直接获得抚养权的误区,在婚姻走到迫不得已的离婚阶段时,也能理性考虑抚养条件,还是应当从法律角度出发,从子女的成长出发,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离婚时孩子抚养权的判定标准。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情况,如健康状况、抚养义务履行情况、生育能力、年龄、不良嗜好等来判断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两周岁以内的孩子一般会判给母亲,十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行选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意见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影响抚养权的归属。
刚离婚后马上结婚并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办理准生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生育两个孩子以内的家庭,不需要进行审批,而是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办理准生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和相关规定,包括
公民的生育权受法律保护,离婚协议中的限制生育条款无效。律师提醒,夫妻离婚时的其他无效约定还包括:限制再婚、房产赠与子女不及时过户、抚育费至子女18周岁后、限定一方再婚后所生育子女的继承权等。这些约定违反法律规定,无实际意义。
如何公证已经获得的抚养权。在离婚后,如果父母双方就子女抚养权达成一致意见,需要签订《变更抚养权协议》并进行公证。公证抚养权变更协议要求双方必须亲自到公证处办理手续。同时,争夺抚养权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孩子年龄、抚养人身体状况、绝育或生育能力、子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