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虚假诉讼在判决后报案合理吗?

虚假诉讼在判决后报案合理吗?

时间:2022-12-06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2615
导读:也是合理的。虚假诉讼的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当中被认定为是一种性质恶劣的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对一个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会极大的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虚假诉讼的合理性及定义

虚假诉讼是一种法律术语,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通过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和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调解。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虚假诉讼的情形

以下情形应被认定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1. 夫妻恶意串通

夫妻一方与另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

2. 与他人恶意串通

当事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

3. 与公司、企业管理人员恶意串通

当事人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担保义务。

4. 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不正当竞争关系

当事人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不正当竞争关系。

5. 破产案件中捏造债权

当事人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

6. 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

当事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的优先权或担保物权。

7. 其他捏造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当事人单方或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此外,隐瞒债务已经清偿的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履行债务的,也应视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同样,基于捏造事实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以及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行为,也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范畴。

虚假诉讼的合理报案

对于虚假诉讼的申请,在判决后进行报案是合理的。我国法律对虚假诉讼这种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具体的刑期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的影响后果而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 刑拘37天是否有案底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

  • 刑事案件结案时间的法律规定
  •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