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立公司瑕疵设立无效制度
由于公司设立无效与司法撤销的具体模式与法律后果均基本相同,因此我国不妨仿效日本、韩国公司法将二者分别加以规定,确立公司瑕疵设立无效制度即可。
2、明确公司瑕疵设立无效的事由
关于公司瑕疵设立无效的事由,各国和地区公司法的规定不尽相同.具体情形主要是:
其一,公司章程欠缺或违法。如《德国股份法》第275条第1款规定:“章程不包含关于股本数额或关于经营对象的规定,或章程关于经营对象的规定为无效的,任何一名股东以及任何一名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均可以提起宣告公司无效的诉讼。不得因其他理由提起此种诉讼。”
其二,股东无行为能力。如《法国商事公司法》第360条规定:“公司无效或修改公司章程行为的无效,只有根据本法的明文规定或规定合同无效的条款,始可宣布。第365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因股东的无行为能力,公司无效。”
其三,法院依职权确定的原因。如日本法的规定,公司设立无效是由法院根据股东申请依职权来判定的。法院依职权实际是法官按照基本的法律原则来确定,如果公司设立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均可认定为设立无效。我国可将公司设立无效的事由规定为如下几种:公司章程未包含股本数额或经营对象的规定;章程关于经营对象的规定无效;公司的设立或其他登记事项有伪造、变造文书;股东虚假出资等。
3、规定公司设立瑕疵补正及无效阻止与迟延制度
为贯彻商法的企业维持原则并维护交易安全,我国应尽可能维持瑕疵设立公司的法律人格,并明确规定设立无效的阻止与迟延制度;首先,应规定除非公司经营对象严重违法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相关当事人在提起设立无效诉讼之前,应给予公司以通过合法程序对设立瑕疵予以补正的一定期限。只有在该期限届满之后仍未能补正瑕疵,才能行使诉权。其次,规定当事人行使公司设立无效诉讼请求权的期间,借鉴国外立法例的规定.该期间可为2年,并应为除斥期间。再次,为了防止请求权人滥用诉权,可规定原告败诉时,如果其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应对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规定公司设立无效诉讼的原告
在国外,关于公司设立无效之诉原告的资格规定不—,如日本和韩国规定只有股东社员才能作为原告提起公司设立无效诉讼,《德国股份法》规定股东、董事、监事均可作为原告起诉。我国公司设立无效之诉的原告不宜限制过多,可为股东、董事、监事、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5、明确规定公司设立无效判决与行政撤销登记不具有溯及力,并且股东和公司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
在法律效果上,公司设立无效判决与行政撤销将导致公司解散,但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其应当不具有溯及力。
公司分店在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并介绍了营业执照的定义、要求及办理流程。文章指出领取营业执照后还需完成刻章、开户、记账报税、缴纳社保、申请税控及发票和企业年报等事项。未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及进行年报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
关于公司成立后出资额是否需要验资的问题。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不需要验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则需要验资。文章还详细说明了验资的适用范围,包括企业设立、分期缴纳注册资本、企业重组等情形。同时,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股份未能募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董事长的权限及副董事长的职责。董事长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具有主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和签署公司股票债券等职权。副董事长则是董事长的协助者,在董事长无法履职时代行其职权。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董事会成员的人数、构成及
新公司注册的要求。包括股东、监事、注册资本、名称、经营范围、注册地址、章程、董事、财务人员的资质和法人代表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公司注册时必须遵守这些要求,以确保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