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是指明知他人已经犯罪,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提供隐藏处所或资助其逃匿的行为。窝藏行为可以表现为将犯罪人藏匿于家中、山上、地洞或地窟等地,使其难以被司法机关发现;也可以通过提供钱财、衣物、食物、交通工具或其他物品等方式帮助犯罪人逃匿。
包庇罪是指明知他人已经犯罪,提供虚假证明或帮助其隐藏、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包庇行为包括为犯罪人提供虚假证明以掩盖其犯罪行为,或者帮助其隐藏、毁灭罪证。具体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犯罪人身份、伪造、变造、隐藏、毁灭证据、谎报犯罪人逃跑路线或方向等行为。
窝藏、包庇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窝藏、包庇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行为包括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除了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还包括向犯罪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态、提供化装用具等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冒充犯罪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实施其他行为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是原犯罪人,也应认定为窝藏罪。包庇行为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的行为。
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窝藏、包庇罪的主观要件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无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是否明知对方是犯罪人,只要在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都构成窝藏、包庇罪。
窝藏、包庇罪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一经行为人实施,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窝藏、包庇行为通常发生在犯罪行为人犯罪后,如果事前有通谋的,将构成共同犯罪。
刑法第27条第2款关于从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刑罚量刑原则。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量刑;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受减轻或免除处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诈骗犯罪集团的处理取决于犯罪情节。主犯承担全部罪责,从犯可获减轻处罚。共同犯罪需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有特定特征,如人数多、预谋实施犯罪等。首要分子需对集团罪行负责,其他成员则根据个人罪行负责。若犯罪集团犯下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主犯需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则根据参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处罚则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的教唆情况进行裁定。
传销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传销活动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及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根据不同角色在犯罪行为中的责任程度和参与程度来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