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弃罪并非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行为,而是公诉案件。只有在检察院未提起公诉的情况下,被害人持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犯有遗弃罪时,法院才能受理该案作为自诉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的人,如果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该罪行仅限于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的家庭成员。法律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和遗弃,并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应履行的扶养义务。如果有负担能力但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那些在家庭中无法独立生活的人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往往对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引起舆论谴责,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因此,打击遗弃罪行有助于创造一个保障人人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社会环境,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遗弃罪的客观表现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的家庭成员拒不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的家庭成员,指的是具备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除了对具备这些情况的家庭成员外,其他情况不构成遗弃问题。
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且具备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成为遗弃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存在扶养义务或彼此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就不会出现遗弃问题。
遗弃罪的主观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各种各样,例如将年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以离婚为借口不抚养所生子女、为了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或为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配偶等。总之,遗弃者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或其他卑鄙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遗弃罪不是自诉案件,而是公诉案件。因此,受害者不能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遗弃罪不仅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也属于不作为犯和继续犯。认定遗弃罪无需实施主动加害行为,只需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未按时履行义务即可构成犯罪。
一起侵权诉讼案件,原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原告提出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提醒原告在诉讼中需注意的风险,如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具体、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等。文章最后列出了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类型和自诉担当的不同原因。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台湾地区的自诉担当原因主要关乎自诉人自身或与自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
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追诉时效问题。专家指出,发现的性侵案件仅是冰山一角,很多孩子不了解性侵或受到恐吓而不愿告诉家长。理论上犯罪行为应终身追究,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困难,如证据灭失和社会秩序混乱。我国法律涉及刑事追诉时效和民事求偿时效,具体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