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上的规定处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
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公民个人信息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开展、正常生活状态的维持,不仅关涉个人名誉,同时影响个人的社会评价。公民个人信息的破坏或侵害,既可能给公民带来物质上的损失,也可能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并影响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中各项权利的实现。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4、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5、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6、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人)。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条件,要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侵害,也不能私自泄露。非法获得他人的通信记录在500条以上;明明知道他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还为他人提供信息的,可以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裸贷所涉及的刑事责任及刑期。裸贷过程中可能犯敲诈勒索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传播淫秽物品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和侮辱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人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刑期和罚金,具体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