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处理,由交警部门勘验现场,通过监控记录以及过往行人提供的线索锁定并寻找肇事者,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责任认定,若勘验找到肇事车辆的情况下,可以向该肇事车辆的车主请求赔偿。
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要求肇事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请求赔偿。另外,受害方可以向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请求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然后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再向肇事方追偿。
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但没有因逃逸而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时救助而脱离危险,从而没有造成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
2、虽然在逃逸过程中已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3、行为人肇事将他人撞成重伤,但并不具有使其死亡的现实危险性。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事故逃逸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需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没有严重的损害后果,只需要对肇事司机进行行政处罚,要吊销机动车司机的驾驶证,对司机拘留15天,并处200~2000元的罚款,如果该行为导致受害者轻伤及以上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关注行为人的动机和意识状态,通常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客观方面则指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包括最高院的《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包括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中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解决办法。首先提出当事人应主动与对方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其次如协商无果,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并保全财产,法院可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强制执行;再谈暂时中止执行的情况;接着阐述了交通事故赔偿费涵盖的项目。最后,介绍了申请交通事故财产
交通肇事被判缓刑的人是否可以考驾照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在一定情形下,交通肇事被判缓刑的人是不被允许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其中包括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饮酒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等情形。对于此类人群,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等待期满后才能重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赔偿案例。刘某驾驶拖拉机违反规定与骑自行车叶某相撞,导致叶某受伤并因治疗不得不流产。法院判决刘某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叶某的医疗费、误工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1.2万余元。案件凸显了交通事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的身心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