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
交通事故起诉流程:
(一)起诉和受理
交通事故当事人就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经法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受理后七日内立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不服的可提起上诉。
(二)审理前的准备
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答辩状,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检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而提出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力,而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就具有法律效力。对此裁判,当事人即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三)开庭审理
1、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2、审理前核对讼诉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讼诉权利与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法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
(2)证人作证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
(3)出示证据
(4)宣读鉴定结论
(5)宣读勘验笔录。
(6)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所有的证据。
(7)质证双方就赔偿争议所得供的证据应互相质证。
(四)法庭辩论
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后互相答辩
(五)法庭辩论终结
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应依法作出判决。
(六)调解
法庭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
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子。
当发生交通事故以后,如果情节不严重的双方可以选择自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是可以选择进行民事起诉,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赔偿。而如果情节严重的就需要立即报警处理,可能会涉嫌刑事责任。但针对民事赔偿部分,仍然可以选择进行民事起诉。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立案时所需准备的材料。包括起诉状及副本、当事人主体资格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死者家属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证明等。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肇事车辆、受损车辆相关证明,交通事故及其他请求的证明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等九项必备内容,最后提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解决中的应用。在周某与郑某交通事故案例中,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但郑某因伤势加重被确认为九级伤残后提起诉讼。对是否应驳回郑某请求存在分歧。最终法院应考虑当事人受损程度和责任大小来确定赔偿
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及起算时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轻微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而严重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则从治疗终结之日或损失确定之日起算。受害人起诉侵权人需准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