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在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导致出现严重后果。
作为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的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这些结果是对公共安全构成具体现实化危险的,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起诉是否会有案底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就不会有案底。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犯罪情节轻微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被决定不起诉,仍会有相应的案底记录。
由于交通肇事罪已构成违法犯罪事实,因此即使不起诉也会有案底记录。
交通肇事罪侵害的是交通领域的公共安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属于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其侵害的法益核心在于公共安全。对于行人而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并非必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时,才可能构成该罪。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指出若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将被判定为刑事犯罪并可能面临刑罚。判断标准涉及受害人受伤程度和意愿。如构成犯罪,将不能撤诉,但积极赔偿和取得受害人家属谅解可从轻处罚。反之,如不构成犯罪且达成赔偿协议、损害不严重,则不会受到法律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对于本市部分刑事犯罪案件的标准意见。针对放火罪、决水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等犯罪,文章详细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刑罚标准。此外,文章还涉及交通肇事罪的不同情形及其对应的刑罚起点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