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三条规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原则。被告的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有管辖权。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出借人的住所地即为合同履行地。
如果借贷双方的约定不违反民事诉讼法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那么按照其约定执行。如果被告下落不明,那么由被告原住所地或者其财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持有借据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被推定为债权人,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如果被告对原告主体资格提出异议,并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债权凭证的持有人并非债权人或者债权受让人,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借据上署名的借款人被推定为债务人,具有被告主体资格。
原告在起诉时应明确指明被告,如果被告不明确,那么不予受理;如果已经受理,应裁定驳回起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行为人虚构借款人或者以已注销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借贷等被告不适格情况,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如果原告拒不变更或者无法变更,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如果查明被告属于被借名、冒名且无过错的情况,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对于两个以上的共同债权出借人,如果仅有一个或者部分出借人对借款人提起诉讼,法院应追加其他出借人为共同原告,但已明确表示放弃向借款人主张权利的出借人除外。如果放弃债权的其他出借人另行提起诉讼,那么不予受理;如果已经受理,应裁定驳回起诉。
综上所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民间借贷案件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了法院的管辖权、诉讼主体以及对借贷事实的认定办法。其中,一般情况下,借贷合同履行地和被告所在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间借贷的案件管辖应当是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间借贷案件的立案条件: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并且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
民间借贷纠纷管辖法院:债务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借款合同履行地起诉。起诉流程主要是:准备诉讼材料,带上相关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法院安排开庭审理并判决。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应当进行审查。经审查,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异议不成立的,应裁定驳回。为了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未经审查或审查后尚未作出裁定的,不得进入对该案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