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管辖必须明确直接,如果无法通过合同约定确定具体而且唯一的管辖法院,出现两个以上的管辖法院,将会以约定不明而造成无效。
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按不同的金额和标准确定纠纷的管辖级别,合同签订之时,无法确定纠纷的大小,所以也就无法确定级别管辖,稍有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约定违反级别管辖而无效。
法律对管辖的规定是明确而具体,如果表述不能用发言发语表达,就会发生误解和分歧,有可能产生因表述不清发生的无效认定。
约定管辖的前提是与纠纷本身有一定的关联性条件,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发生约定无效的结果。
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中“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可作如下理解:可以是有给付请求权的一方所在地,也可以是实际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
对于双方均为自然人的借款合同,出借人给付钱款时合同成立,出借人要求借款人还款,出借人所在地为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
对于非自然人的民间借贷关系中的借款合同,为诺成性合同,借款人依约具有交付借款的请求权,借款人主张此项权利的,其所在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合同履行地);出借人要求借款人还款的,出借人所在地为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债权人指示交付的,接受交付的第三方系接受货币一方,第三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以上各地人民法院在民间借贷双方未约定管辖、仲裁的情况下,具有司法管辖权。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中的“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内涵略有不同。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是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由某国法院受理因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争端的制度。其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协议管辖的本质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选法自由的补充。它对法院和当事人都有重要意义,能避免管辖权冲突,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
解决合同争议的不同措施。首先,当事人应尝试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争议。若无效果,可根据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进行仲裁解决。若无仲裁条款或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诉讼或仲裁期限为四年。此外,对于特定合同类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