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应组织力量调查高利借贷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非法集资活动,应立即展开调查核实。经初步认定后,应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对各类形式的高利借贷活动,一经调查认定,应坚决取缔并予以公告。非法所得应被没收,并依法处以罚款。若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发现金融机构为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开立账户、办理结算和提供贷款,应责令该金融机构立即停止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处罚。
根据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要求,打击民间高利贷工作应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作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密切关注辖区内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情况,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汇报打击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同时,积极参与由公安、工商和农村金融机构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的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以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若借款合同未约定支付利息,则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情况下,应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情况下,视为没有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刑法》,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综上所述,借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在发现此类借贷行为后应立案侦查。侦查期间如发现高利借贷活动,应坚决取缔,并公告处理结果。若侦查后发现借高利贷者的行为触犯刑事法律规定,可移交给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债权人应接受提前还款,但债务人需按照实际借款期间支付利息。案例显示,除另有约定外,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解决方法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合同期限支付利息。
债务清偿与债权人权利方面的问题,主要关注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应承担自己的债务,债权人可要求分配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债务。同时,涉及民事诉讼中采取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私自扣押他人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关于借款抵押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文中介绍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指出债务人未按约定还款的违约行为,并阐述了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合法依据。同时,还说明了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或仲裁等方式行使抵押权。律师建议债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应遵循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