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合伙合同无效是需要全额退款的,合同无效的前提下,如果合同的当事人已经取得了财产的情况,需要退还相应的财产,如果没有办法退还财产,需要按照财产的金额折价赔偿给合同的另一方。
合同无效的情形及法律后果
一、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一项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相关当事人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1. 无效合同的财产返还:行为人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2. 无法返还的财产折价补偿:对于无法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应当进行折价补偿;3. 有过错方的损失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4. 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如果各方都存在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5. 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根据法律的其他规定执行。
二、合同无效的情形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欺诈行为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欺诈行为包括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以欺骗对方并使其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例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利用托儿共同欺骗他人,假扮订立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预付款等。
2. 恶意串通
双方当事人互相勾结,为牟取非法利益,共同订立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例如以低价变卖国有资产,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等。
3.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目的和内容上是非法的。例如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合同,名为借贷、实为非法集资的合同,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的合同,以逃避债务而转移资产的合同等。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违反了公序良俗,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违反了社会公共道德。例如提供场地给他人进行淫秽表演、聚众赌博、卖淫嫖娼等活动。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规定的人们必须为某些行为或不得为某些行为的强制性规定。例如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合同,非法买卖麻醉药品的合同等。
6. 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
当一方提供的合同格式条款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时,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总之,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根据法律规定,需要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