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终止:
劳动合同到达约定的期限终止。
劳动者符合法定条件,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因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
用人单位按照法律程序被宣告破产。
用人单位因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并续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有权不同意续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劳动合同。
对于劳动合同的终止认定,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合同中的不同条款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达到终止条件或存在违约行为终止合同的情况,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包括协议变更和法定变更。变更条件包括法律修改、企业转产、生产任务变化、严重亏损或不可抗力等。劳动者应服从工作岗位调整,如不能胜任工作,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工作效率低是否可以作为解雇的合法理由。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工作效率低下应被视为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的表现,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附条件合同的效力问题,包括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前者指合同生效的条件,后者指合同失效的条件。文章还讨论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取消合同约定终止和增加法定终止情形,并补充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处理方式。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