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签署合同的其中一方出现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签署合同的行为的;恶意串通或者是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的;以合法的手段去掩盖非法的行为的;合同中的条款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的或者是损害公共利益的。
可以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形
一、欺诈、胁迫
一方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另一方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此种情形下,合同的订立是以非法手段为基础的,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因此被欺诈或胁迫的一方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二、恶意串通
当一方与他人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为目的订立合同时,被损害的一方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这种行为是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和损害其他人利益的,因此被串通的一方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三、掩盖非法目的
当一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订立合同时,另一方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的目的是非法的,一方通过掩盖非法目的的手段来达成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此被掩盖的一方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当合同的履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时,当事人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所保护的重要利益,当合同的履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时,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当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时,当事人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规范,当合同违反这些规定时,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合同履行的内容
一、履约行为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的履约行为。不同类型的合同具有不同的履行形式,但无论何种合同,都需要当事人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实现债权的基本条件,也是债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之一。合同的履行通常表现为义务人的行为,由于大多数合同是双方的合同,因此双方当事人通常都需要采取积极行动来实现对方的权利。
二、全面履行
合同履行的本质是指合同的全部履行。只有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全面、正确地完成各自的义务,才能实现合同债权,也才能使合同法律关系消除。
三、准备行为
当事人完成合同义务的整个行为过程,不仅包括按约交付行为,还包括为完成最终交付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行为。
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
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在适当主体、适当期限、适当地点、适当方式下,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则。
二、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互相协助合作,共同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合同是双方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仅是债务人一方的责任,债务人的履行需要债权人积极配合接受履行才能达到合同目的。
三、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追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佳的合同效益。
四、变更和解除原则
合同有效成立后,若因双方当事人原因导致合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将导致明显不公平,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和解除合同。无论签署何种类型的合同,合同的内容都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并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才能签署。如果合同不符合法定情形,签署合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相关内容,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