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无效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当事人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如果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则应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各方都有过错,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按照其规定执行。
可撤销合同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等,但不危害国家利益;而无效合同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可撤销合同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因此撤销权人有权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人无权干预;而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常常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人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
无效合同始终是无效的,无法转变为有效合同;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是有效的,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无效合同不仅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相关当事人还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取决于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愿。
对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超过期限则丧失撤销权,此时合同仍然有效;而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限制,始终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虽然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法律后果上都是自始无效的,但是它们在产生原因、认定程序、法律效力、法律责任和期限限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合同未履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合同未履行时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书面通知、解除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处理。同时,《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方不能要求履行合同。
二房东违法转租的法律后果。出租人可以选择解除合同导致转租关系终止,次承租人无权要求出租人承担违约责任,其请求权取决于其是否善意。承租人自行转租属于违约行为,但出租人的所有权并未受到侵害,承租人收取的租金是有法律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