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损失,又称违约损害赔偿,在《民法典》中指违约方以金钱支付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丧失的利益的责任形式。
赔偿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1) 赔偿损失是最重要的违约责任形式,具有根本救济功能,其他责任形式可以转化为损害赔偿。
(2) 赔偿损失以金钱支付的方式弥补损失,金钱为一般等价物,可转化为任何损失,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其他物品代替。
(3) 赔偿损失是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遭受损失的赔偿,不包括与违约行为无关的损失,且不是对违约行为的惩罚。
(4) 赔偿损失责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违约赔偿的范围和数额可由当事人约定。
赔偿损失的确定方式有两种:法定损害赔偿和约定损害赔偿。
(一) 法定损害赔偿
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守约方因其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完全赔偿原则,即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
(2) 合理预见规则,即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为限。
(3) 减轻损失规则,即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二) 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损害赔偿具有预定性、从属性和附条件性的特点。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或财物。
根据不同标准,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以及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违约金具有预先约定的特点,是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属于约定的赔偿责任。
违约金是对损害赔偿额的预先约定,可能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下,法律规定法官有权变更违约金。变更违约金的特点包括:
(1) 以约定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为条件。
(2) 经当事人请求。
(3) 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量。
(4) 增加或适当减少违约金。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
仓单质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仓单作为财产权利,可用来质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多种权利都可以被质押或出质,包括仓单等。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立约定金协议的撰写规定。内容包括立约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时间的约定,以及违约责任的明确。此外,还详细说明了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包括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确定责任,恢复原状以及其他补救措施,以及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后的违约赔偿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对方损失。违约金计算涉及购房者逾期付款和售房者逾期交房两种情形,违约方需支付违约金及占用资金的利息。同时,经营者对消费者欺诈行为亦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