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损失,又称违约损害赔偿,在《民法典》中指违约方以金钱支付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丧失的利益的责任形式。
赔偿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1) 赔偿损失是最重要的违约责任形式,具有根本救济功能,其他责任形式可以转化为损害赔偿。
(2) 赔偿损失以金钱支付的方式弥补损失,金钱为一般等价物,可转化为任何损失,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其他物品代替。
(3) 赔偿损失是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遭受损失的赔偿,不包括与违约行为无关的损失,且不是对违约行为的惩罚。
(4) 赔偿损失责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违约赔偿的范围和数额可由当事人约定。
赔偿损失的确定方式有两种:法定损害赔偿和约定损害赔偿。
(一) 法定损害赔偿
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守约方因其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完全赔偿原则,即违约方对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
(2) 合理预见规则,即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为限。
(3) 减轻损失规则,即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二) 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损害赔偿具有预定性、从属性和附条件性的特点。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或财物。
根据不同标准,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以及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违约金具有预先约定的特点,是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属于约定的赔偿责任。
违约金是对损害赔偿额的预先约定,可能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下,法律规定法官有权变更违约金。变更违约金的特点包括:
(1) 以约定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为条件。
(2) 经当事人请求。
(3) 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量。
(4) 增加或适当减少违约金。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
甲方与乙方之间关于人身损害死亡赔偿的协议内容。协议包括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已支付费用、赔偿要求限制、款项分配、身份确认、无过错或法律责任认可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以及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的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同时,留置权对留置物所有人的效力表
房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存在较小质量问题的房屋,可以通过加固等措施进行修复;对于严重质量问题无法修复的情况,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房。购房者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包括退还全部购房款等。对于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购房者可以主张违约侵
买卖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问题。当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时,出卖人可以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利息。合同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约定处理。违约金认定不限于“违约金”一词,还包括其他约定。虽然法律赋予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权利,但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