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当事人的意愿确定的损害赔偿范围,即《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1款规定的“当事人……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赔偿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是根据当事人意愿确定损失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如果合同中有关于赔偿损失的约定,则应优先适用。
根据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的损害赔偿范围,《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第1款规定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一般法定赔偿范围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赔偿额,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
根据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范围,《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第2款规定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即双倍赔偿。特别法定赔偿范围是根据特别法规定的,针对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的欺诈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双倍赔偿责任。
违约方应承担补偿性损害赔偿,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两部分。实际损失指因违约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指利润的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后转卖所获得的纯利润,或者获得机器设备后投入使用所获得的营业纯利润。
补偿性损害赔偿受到以下限制:
- 可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的数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减损规则: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未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 损益相抵:如果违约行为在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同时,还给对方带来了收益或减少了费用的支出,则在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应减去该收益或节约的费用。
- 过错相抵(混合过错):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并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甲方与乙方之间关于人身损害死亡赔偿的协议内容。协议包括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已支付费用、赔偿要求限制、款项分配、身份确认、无过错或法律责任认可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
非法经营与合同解除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涉及刑事与行政违法性的一致性及主观故意的营利目的。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否则只会受到行政处罚。因此,在合同解除问题上,因非法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以及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的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同时,留置权对留置物所有人的效力表